乌海垃圾分类投放站价格
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蓝
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为绿
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
其它垃圾收集容器为灰
垃圾分类的意义
回收2000斤的纸,
可以挽救17棵20年树龄的大树。
回收一个易拉罐,
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
一颗1号电池烂在泥土里,
会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
正在严重侵蚀我们的生存环境,
垃圾分类是实现
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
垃圾如何分类
垃圾应该怎样分类,你学会了吗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让我们人人动手,全民参与
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共创我们生活的美好家园
垃圾分类投放亭的材质选择与耐久性
主流垃圾投放亭主体结构采用304不锈钢或镀锌钢板,表面经氟碳喷涂处理,耐候性达10年以上。面板材料常见钢化玻璃(厚度8-12mm)或抗UV复合材料,透光率保持在70%左右。内部垃圾桶接触面多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抗冲击强度达50kJ/m²。特殊环境(如海滨城市)需选用316L不锈钢材质,盐雾试验500小时无锈蚀。近年兴起的再生塑料复合材料亭体,含30%以上回收料,兼具环保性和成本优势,但抗变形能力较金属结构低15%-20%。
乌海垃圾分类投放站价格
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一般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四分类”。
垃圾分类标识
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蓝,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为绿,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灰。
下面具体来看看
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
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资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经污染、适宜回收循环利用的废物,主要包括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五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工作和影响垃圾减量的重要因素。
(一)电器电子产品类
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二)纸类
1、平面纸张:报纸、复印纸、宣传单、包装纸、信封、硬纸板等;
2、纸盒(箱):纸板箱、包装盒(如点心盒、纸巾盒)、牛奶(饮料)利乐包装等。
(三)塑料类
1、瓶类:PET塑料瓶(矿泉水瓶、饮料瓶)、硬质塑料瓶;
2、其他容器类:塑料盒(如冰激凌盒)、塑料杯(如酸奶杯、果冻杯)、软桶等;
3、包装类:塑料袋、保鲜袋(膜)、包装袋(如零食包装袋、快递包装袋)、塑料泡沫、气泡缓冲材料、水果网套、热饮(如咖啡杯)杯盖等;
4、其他塑料制品:废弃塑料文具等。
(四)玻璃类
玻璃瓶、白炽灯泡、碎玻璃、其他玻璃制品。
(五)金属类
金属罐(如易拉罐)、金属盒、其他金属制品、金属文件柜。
(六)办公用品类
沙发、茶几、办公桌、文件柜、椅子等办公家具。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单独收集、运输、存贮,由部门的机构进行处理。
(一)电池类
纽扣电池、充电电池(如手机电池)。不含普通干电池(如 1号、5号、7号电池,因具生产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技术要求,现作为其他垃圾投放)。
(二)含汞类
废荧光灯管、废灯、废水银温度计、废水银血压计、荧光棒等。
(三)费类
过期品为有害垃圾,装片的瓶子可以根据材质作为可回收物投放。
(四)油漆、废农类
公共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主要为食堂剩菜、剩饭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肉类鱼虾废弃部分、蛋壳等,做到 “日产日清”。纸巾、牙签等不可生化降解,需与餐厨垃圾分开投放。
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外的其他生活垃圾,即现环卫体系主要收集和处理的垃圾。其他垃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废弃物:
(一)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废弃物中不可回收的部分。
(二)纺织类、木竹类废弃物中不可回收的部分,如拖把、抹布、牙签、一次性筷子、树枝等。
(三)灰土类、砖瓦陶瓷类废弃物、其他混合垃圾,如清扫渣土、陶瓷碗碟、大块骨头、植物硬壳、枯萎花草等。
我省4个地级市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类
分别为海口、三亚、三沙、儋州
10月1日起,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这4个地级市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类,海南正式进入生活垃圾分类时代。按照《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划定的生活垃圾分类“路线图”,到2022年我省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为全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奠定基础。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各试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逐步铺开——先后制定了各自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方案,选取党政机关、学校、住宅小区、超市商场等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
海南日报记者在海口市走访看到,各类小区、党政机关、机场等场所已经配备分类垃圾桶,或是在垃圾桶粘贴垃圾分类标识,陆续完成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准备工作。截至9月底,海口市试点片区内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为91%,可回收垃圾回收可达约900吨/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量约305吨/日,焚烧和填埋生活垃圾处理量3320吨/日,资源化回收利用率约26.6%。
在三亚市,龙江风情小镇、崖州区保利湾等小区,智能化收集箱已经配备到位,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0月全面施行垃圾分类后,三亚市将在各个社区逐步铺开定点投放、积分兑换等垃圾分类工作,并举办宣贯培训、开办宣教中心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参与度和支持率。
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能力也得到加强。在儋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固化物填埋、炉渣合利用等垃圾处理终端项目建设基本完工,确保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类后,垃圾分类前端分类、中端收集、后端处理能形成闭环产业链。
按照我省生活垃圾分类的“路线图”,其他市县今年起至少选取1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党政机关、学校、住宅区、超市商场等,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到2021年选取不少于3个乡镇、街道、社区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2年所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垃圾分类处理标准体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标准等系列行业标准正在陆续或编制当中,将为全省开展垃圾分类提供技术支撑。
新华社北京7月2日 电:垃圾分类19年很多地方依然“分不清”,难点在哪里?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7月1日起,上海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46个重点城市也在加快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在一些地方推行。但19年过去,垃圾分类在一些试点城市推进缓慢,很多人对各种垃圾依然“傻傻分不清”。垃圾分类难点到底在哪里?
由点及面19年逐步推进,有的城市群众获得感不强
早在2000年,垃圾分类工作就已启动,由8个试点城市,到26个示范城市(区),再到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2014年,、国家、、部、五部委又联合推进了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试点工作。
2018年初,印发通知,要求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住房和城乡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46个试点城市均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近30个已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已有22个城市由书记或担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城市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
张乐群说,上海、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表示,目前,全国总体的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础层面,现行的46个重点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的7%左右,同时这46个重点城市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城市群众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获得感并不强。
知晓率低、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
记者调查发现,分类知晓率低、分类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
在北京市南三环的一个小区,居民李大爷提着一袋厨余垃圾走到楼下,面对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仍是多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分”。
在广州,生活垃圾实行“四分法”: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少市民其实并不真正知情。广州市民唐小姐困惑: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用过的湿纸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说,2000年,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北京市有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但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投放率较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厨余垃圾理想状态应该至少分出20%的量,实际仅为5%。”北京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
“难的是分类的正确率,真正能达标的只有30%至40%。”参与合肥市垃圾分类试点运营的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混装混运”打击了一些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性。“好不容易分好类,垃圾车混在一起就拉走了,白干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
合肥试点地区的一位街道反映,由于缺乏处理场所,日渐增多的餐厨垃圾“无处可去”。此外,有毒有害和大件垃圾的末端处理也往往“没有着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挫伤群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影响分类体系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不少地方是空白;在可回收物中,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价值的少人问津,且专门回收机构分散不均,满足处理需求。按照国家要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造成“混为一团”。
如何破解落地难题?
“2011年,上海选择100个试点小区,3个月后,多数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50%。但一年之后再去调查,参与率降到了20%甚至更低。”上海市绿化市容环卫处处长徐志平说,如何形成机制是要反思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各地正从法规配套、宣传动员、日常监管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广州是2000年我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的城市,目前已配套制度,包括制定条例实施意见,针对学校、机关团体单位、酒店等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12项指引等,初步建立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
北京市昌平区城管委环卫科负责人王学军说,有些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以上,垃圾减量30%以上。根据他们的经验,相关知识的宣传应更细致。比如,有的家庭在分厨余垃圾时,将袋装甜面酱、瓶装辣椒酱、牛奶瓶等都扔进了厨余垃圾桶。正确的分类方式,应该是将瓶子、袋子清洗干净再扔进可回收垃圾。改变这类居民生活惯,靠耐心的宣传、长时间的监督,形成正确意识和方式。
对于日常监管,专家建议加强各方互相监督。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长邓建平说:“市民投放垃圾,由物业监督指导;物业是否在垃圾箱房分类存储垃圾,可由市民监督;垃圾运输车如果发现小区垃圾分类没做好,可以督促物业分类;同样,物业可以监督运输车是否‘混装混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